• :
  • :

中国企业为俄罗斯农场带来“新生”

发布日期:2020-02-15

来源于:中蒙知识产权战略合作信息服务网


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市的阿尔图没想到,2年前濒临破产、发不起工资的农场,如今蝶变成现代化的大农场,原来开的小拖拉机变成先进的大农机,并且工资增长了两三倍。这一变化归功于中俄跨境农业合作。

  27岁的阿尔图是哈巴罗夫斯克市谢尔盖耶夫卡农场的农机手,以前他在农场使用的农机比较破旧、马力小。有的仓库房顶都没有,工资都快发不起了,接近破产。阿尔图说。

  去年3月,哈尔滨东金集团和哈巴洛夫斯克边疆区签订农业合作开发协议,收购了谢尔盖耶夫卡农场。该集团投资改善农场基础设施,购进大批先进农机,扩大耕地规模,在留用农场原有职工基础上,又培养了一批新员工,谢尔盖耶夫卡农场由此迎来新生

  正值俄罗斯远东秋收之际,记者来到谢尔盖耶夫卡农场场部,一辆庞然大物格外显眼。据农场负责人刘兴海介绍,这是世界先进的免耕播种机,420马力,宽幅达18米,每小时播种225亩。院落里还停放着其他型号的大型农机。

  在谢尔盖耶夫卡农场的大豆收割现场,记者看到四辆大型收割机正在收获,边上两台大型整地机在深翻,地头停着4辆接粮车。阿尔图驾驶着其中一辆收割机,正来回穿梭。车身上还有一个接收信号的装置,这是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系统、智能数据监控和传输系统。

记者登上收割机驾驶室,收获大豆的产量、水分、亩产量等信息,在一个仪器表上都有显示。不一会,收割机吃饱了,停在地头,伸开长臂,将机舱内的大豆装满接粮车。

  阿尔图说,这台收割机380马力,而原来驾驶的农机马力才90驾驶着现代化大农机感觉就是不一样,经过培训后我才学会驾驶的。

  农忙的时候,尽管工作量比以前有所增加,但阿尔图表示,还可以接受,虽然比以前累点,但工资挣的多了,以前一个月2万多卢布,现在5万多卢布。像阿尔图一样的俄籍职工,谢尔盖耶夫卡农场有10多名。

  谢尔盖耶夫卡农场的蝶变,只是中俄农业合作互利共赢的一个缩影。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,肥沃的土地有着广阔的开发潜力。近年来,中俄农业合作稳步发展,成为双边贸易大的增长点。

  黑龙江省地处中俄边境,地缘优势明显,对俄跨境农业合作发展迅速。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部门了解到,去年该省对俄农业合作种植面积达870万亩,在俄从事农业开发的企业超过200家。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已形成从种植、养殖,到加工、仓储物流、批发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。

   据了解,今年哈尔滨东金集团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种植了45万亩耕地,包括了谢尔盖耶夫卡农场在内的3个农场,其中80%种植大豆,预计大豆产量在8万吨左右,回运至中国的预计有2万吨。   

哈尔滨东金集团董事长张大君说,集团将陆续在俄罗斯投入7亿元人民币,扩大在俄罗斯的种植、养殖规模,提高农业生产加工能力。同时,还将加快建设港口、物流、仓储基地,并且为俄远东地区农业种植户提供农机作业及粮食仓储物流服务,与俄当地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种植业及人才培训合作。  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,谢尔盖耶夫卡农场45万亩大豆迎来丰收,大型机械正在进行收割。新华社记者张玥摄   

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宋魁说,中国有广大的市场,俄罗斯有丰富的农业资源,双方优势互补,互利双赢。尤其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、东北振兴战略和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不谋而合,为中俄农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。   

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农业基金总经理杰尼斯·柯伊科夫说,中俄农业合作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农副产品供应,还增加了就业、税收,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。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有很好的农业资源,中国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经验,相信中俄农业合作会取得双赢。   

新华社哈尔滨  记者:王建 张玥